高血压初次去医院检查的流程主要包括挂号分诊、详细问诊、基础与专项检查、结果分析与制定治疗方案,核心在于明确病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及评估靶器官损害。
-
挂号与初诊
首次就诊建议选择心血管内科或高血压专科。医生会询问症状(如头晕、心悸)、家族史、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吸烟),并测量静息血压(非同日3次≥140/90mmHg可确诊)。 -
基础检查项目
包括心电图(筛查心脏异常)、血液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和尿液分析,评估代谢异常及肾脏功能。部分患者需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
病因鉴别与靶器官评估
若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如年轻患者),需进行醛固酮、皮质醇、肾素等激素检测,或影像学检查(肾动脉彩超、肾上腺CT)。同时通过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眼底检查等,判断是否引发心、脑、肾等器官损伤。 -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疾病等,推荐药物治疗(如ACEI、钙拮抗剂)或生活方式干预(限盐、减重、运动),并安排定期随访调整方案。
高血压的规范检查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初次就诊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全面评估,后续遵医嘱复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