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毒性作用是指某些药物对心肌和/或心电传导系统产生毒性,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副作用。这种毒性可能表现为无症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也可能出现症状,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处理方法
- 监测与预防:定期监测患者的LVEF,当LVEF小于40%时,无论有无症状,都应采取干预措施。
- 药物治疗:
- 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脏功能。
- 针对体液潴留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
- 替代药物:对于ACEI耐药的患者,可选择ARB类药物替代。
- 新型治疗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代谢重构(如激活SIRT6)可缓解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
心脏毒性作用是抗肿瘤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但通过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新型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心脏毒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相关研究和权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