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昏厥并非完全正常现象,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也存在一定危险性,需引起重视。
一过性昏厥可能由反射性晕厥导致,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年轻人中多发,常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如长时间站立、情绪紧张时诱发,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等表现,一般持续约30 - 120秒,期间可能有短暂肌阵挛,此类情况多为神经调节异常引起,相对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也会影响生活质量。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在由蹲位、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由于血压调节不及时,大脑短暂缺血而致昏厥,这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颈动脉窦性晕厥则与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高有关,在颈部按摩、突然转头、衣领过紧时可能发作,此时还需注意是否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等严重问题。情境性晕厥常发生于特定诱发因素后,像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运动后、餐后、舌咽神经痛等情况都可能引发。仰卧位低血压性晕厥也有其特定诱发场景。
心源性晕厥是最严重的一类,危险性高且预后差。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常见原因,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心血管病变如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等也会引发,因心血管不能满足人体血液循环需求,从而造成突然的神志不清。这类昏厥需要及时救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脑源性病变也可能导致一过性昏厥。短暂脑缺血发作,尤其是椎 - 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常伴有眩晕、复视、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癫痫需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反应等鉴别诊断,借助血糖监测、头颅MRI、脑电图等检查。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也可能引发昏厥样发作。
除上述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会导致昏厥。低血糖反应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过量、应用胰岛素过量或慢性肝病患者,发作时会伴有多汗、心悸等症状。急性失血,如胃肠道出血,会伴有明显血压下降及休克表现。重度贫血患者,若有明确病史和相关特殊表现,也可能发生昏厥。一过性昏厥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早期表现,如脑血管畸形、心脏结构性病变等,需警惕。
如果出现一过性昏厥,即便恢复意识后看似正常,也不应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若在公共场所有人突发一过性昏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安全环境下让患者原地休息,等待专业人员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