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昏厥(短暂意识丧失)是大脑短暂供血不足导致的突发症状,通常持续数秒至1分钟,可自行恢复且无后遗症。 其核心特点包括: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常见诱因如久站、脱水或情绪刺激,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忧,但需警惕心源性昏厥等危险类型。
常见诱因与机制
- 血管迷走性昏厥:疼痛、紧张等刺激引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率下降和血压骤降。
- 体位性低血压:突然起身或久站时血液淤积下肢,脑部供血不足。
- 情境性昏厥:排尿、咳嗽或吞咽时通过反射机制触发。
- 心源性昏厥:心律失常或心脏结构问题导致泵血异常,危险性较高需及时排查。
典型表现与识别
- 前驱症状:头晕、视物模糊、出冷汗、恶心(部分患者无征兆)。
- 发作期:意识丧失、肌张力减退可能伴跌倒,面色苍白。
- 恢复期:清醒后定向力正常,可有短暂疲劳感。
应对与注意事项
- 发作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
- 预防措施:避免诱因(如长时间站立)、补充电解质、穿着弹力袜。
- 就医指征:频繁发作、伴随胸痛/心悸、家族心脏病史或跌倒受伤。
多数一过性昏厥属于良性过程,但首次发作或伴随警示症状时需专业评估排除潜在疾病。调整生活习惯和监测诱因能有效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