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昏厥常表现为突然的短暂意识丧失,可伴头晕、眼前发黑、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数秒至数十秒后可自行恢复,且发作后可能有暂时遗忘、头晕无力感,无后遗症。
突然眼前发黑、天旋地转是常见起始感觉,常伴随头晕目眩、恶心、冒冷汗及面色苍白,部分人会感到耳鸣或全身乏力。此时意识逐渐模糊,可能瘫软倒地,但持续时间极短,数秒至数十秒内即可苏醒。部分患者昏迷前意识清醒,能听到外界声音,却无法回应。清醒后可能短暂遗忘事件经过,伴有头昏、虚弱感,但通常无长期后遗症。
发作前常有预警信号,如久站时眼前发黑、情绪紧张引发剧烈心跳变化,或在咳嗽、排尿、排便后骤然站起时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者在快速由卧位转为立位时,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情境性晕厥患者常在特定行为后发病,如排尿后腹压骤降导致回心血量不足。颈动脉窦受刺激(如衣领过紧)或剧烈疼痛也可能触发神经反射性晕厥。
诊断需结合病史与检查排查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需警惕心律失常或结构性心脏病引发的晕厥,年轻患者更常见血管迷走性晕厥。低血糖、贫血或药物副作用可能模仿晕厥症状,需通过心电图、血压监测及血糖检测明确病因。
日常可从避免长时间蹲坐突然起身、缓慢变换体位、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降低发作风险。若发作频繁或伴随胸痛、持续性肢体麻木,需尽快就医排除心脑重症。短暂性发作后应静卧平复,确认完全恢复再起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