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水泻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或肠道疾病,表现为突发大量水样便,可能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
-
肠道感染:
- 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是常见诱因,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易感。
-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因食用未煮熟的海鲜、肉类或生乳制品,腹泻可能带血或黏液。
- 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常因饮用污染水源引发,症状可持续数周。
-
食物中毒:
腐败食物中的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会刺激肠道,通常在进食后2-6小时内突发水泻,可能伴呕吐。 -
药物或治疗影响:
- 抗生素滥用破坏肠道菌群,导致艰难梭菌感染,引发剧烈水泻。
- 化疗、泻药或含镁药物也可能诱发。
-
其他疾病:
- 肠易激综合征(IBS)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爆发性腹泻。
- 部分人群对乳糖、果糖不耐受,摄入后肠道渗透压改变,引发水样便。
提示:若水泻持续超过48小时、出现脱水(口渴、尿少)或高热,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用药。注意饮食卫生,腹泻期间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