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水泻是一种以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呈稀水状为特征的急性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其特点是起病急、症状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
1. 病因
- 感染性腹泻: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是爆发性水泻最常见的原因。
- 食物中毒:误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海鲜或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也可能导致急性水泻。
2. 症状
-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粪便稀薄如水,总量超过250克。
- 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脱水等,严重时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3. 治疗方法
- 补液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首要措施,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
-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4. 护理措施
- 注意隔离:患者应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 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 监测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及时就医。
总结
爆发性水泻是一种急性腹泻,需及时补液、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