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肺循环栓塞是肺栓塞的前兆,肺栓塞是一种由静脉系统或右心腔内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系统,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其致残、致死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肺栓塞发病前的预警信号通常包括多个方面。一是呼吸困难,这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多在活动后或突然改变体位时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可能仅在剧烈活动后有轻微气短,重者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需要端坐呼吸来缓解症状。二是胸痛,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常见的有胸膜炎性胸痛,多为刺痛或钝痛,与呼吸有关,吸气时疼痛加剧;还有一种是心绞痛样疼痛,为胸骨后闷痛或压榨样痛,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容易与冠心病心绞痛混淆。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常为锐痛或刺痛,深呼吸、咳嗽时加重。三是咳嗽或咯血,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少数人可咳出带有血丝的痰液,这与肺组织缺血坏死、毛细血管破裂有关,通常出血量较少,但咯血是一个较典型的预警信号,若同时存在发热症状,需警惕肺梗死可能。四是下肢肿胀,当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患者可同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等症状,约70%的肺栓塞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单侧腿部肿胀、疼痛,当突然出现下肢肿胀伴压痛时,需高度警惕血栓脱落风险。五是烦躁不安、惊恐,由于呼吸困难和胸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等精神症状,这可能与机体缺氧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有关。六是心悸,患者常自觉心跳异常,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心跳节律不齐,这是因为肺栓塞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出现代偿性的心跳改变。七是晕厥,可为肺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主要是由于大块肺栓塞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可能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安全。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肺栓塞发生的风险,从而可能成为体肺循环栓塞更易引发肺栓塞的情况。比如肥胖,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他们的血液往往比较黏稠,更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长期卧床也是高危因素之一,因身体活动受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骨折、外科手术、分娩等情况,会使身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肿瘤患者,体内的一些肿瘤细胞会释放促凝物质,促使血液凝固,也容易诱发肺栓塞。口服雌激素或者避孕药会导致机体出现高凝状态而形成相关的血栓,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预防肺栓塞,可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入手。饮食上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血管,导致血管痉挛,酒精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因此吸烟和喝酒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定时起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腿部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乘坐长途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时,也应定时活动。适当运动也很重要,久坐后应进行下肢的伸缩活动,如踝泵运动、绕踝运动、足背伸运动、下肢屈曲伸展运动、下肢外展内收运动等,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比如大型手术前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存在手术史、长期卧床、肿瘤病史等高危因素者,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通过D - 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早期诊断,并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以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