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门诊直接结算
2023年异地医保门诊报销政策有以下重要调整和优化,涵盖报销范围、备案管理、报销比例及结算方式等方面:
一、报销范围扩大
-
普通门诊纳入报销
2023年1月1日起,跨省异地就医的普通门诊费用(含慢性病门诊、特殊门诊)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此前需自费的项目现可直接结算。
-
慢特病门诊保障升级
包含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等5种慢特病门诊费用,此前可能需自费的门诊支出现可通过医保支付。
二、备案管理优化
-
备案范围调整
-
跨省常住人员 :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居住、常驻人员等,备案长期有效,就诊次数不限;
-
跨省临时人员 :如转诊、应急救援等,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
-
-
备案后待遇
备案后无论在备案地还是参保地就医,均可直接结算门诊费用,无需重复备案或撤销。
三、报销比例与标准
-
整体比例区间
-
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88%报销;
-
3000-5000元:90%报销;
-
5000-10000元:92%报销;
-
10000元以上:95%报销。
-
-
药品与特殊项目
-
乙类药品 :80%报销;
-
贵重药品 :70%报销;
-
特殊检查/治疗 :70%报销。
-
四、结算方式改进
-
直接结算覆盖
-
参保地与就医地需签订异地就医联网协议,实现直接结算,患者无需垫付费用;
-
急诊抢救费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视同已备案。
-
-
补办备案政策
允许出院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解决长期在外人员备案不及时问题。
五、其他注意事项
-
报销限额 :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30万元,职工和退休人员报销比例均为80%;
-
费用分档 :按参保地医保目录执行,不同城市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以上政策综合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调整及地方细化措施,建议参保人员根据自身就医地政策,提前确认备案流程及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