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脸部出现硬肿块通常是术后正常反应(如血肿或创伤性肿胀),但也可能是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的信号。多数情况下,硬块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若伴随持续疼痛、发热或红肿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干槽症。
-
常见原因与应对
- 血肿或创伤性肿胀:拔牙时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凝块形成硬块,24小时内冰敷可减轻肿胀,1-2周内逐渐吸收。
- 感染:硬块伴随红肿、发热或脓液渗出时,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甲硝唑),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 干槽症:血凝块脱落导致骨暴露,硬块伴随剧烈疼痛和口臭,需医生清创并填塞药物。
-
居家护理要点
- 冷敷与热敷:术后24小时内冰敷减少肿胀,48小时后可温敷促进血液循环。
- 口腔卫生:24小时后轻柔漱口(淡盐水或医用漱口水),避免刷牙触碰创面。
- 饮食调整:选择温凉流食(如粥、果汁),避免辛辣、过硬或黏性食物刺激伤口。
-
何时需就医
硬块持续超过1周、疼痛加剧、伴随发热或张口困难,可能提示感染或异物残留,需专业处理。
拔牙后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合理护理可加速恢复,但异常情况切勿拖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