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脸肿发热是正常现象,通常由创伤性炎症反应引起,48小时内肿胀达高峰,3天后逐渐消退。若伴随低热(<38.5℃)可通过冷敷、休息和药物缓解,但持续高热或肿胀加重需警惕感染,应立即就医。
-
肿胀的成因与应对
手术创伤导致组织液渗出是肿胀主因,24小时内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能有效收缩血管减轻水肿。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促进吸收。避免剧烈运动或频繁吐口水,以免加重肿胀。 -
发热的合理判断
术后低热(37.5℃-38.5℃)多为细菌入血的一过性反应,配合抗生素和物理降温即可。若体温超过39℃或伴随寒战、化脓,提示感染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
关键护理措施
- 口腔清洁: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后续可用温盐水轻柔清洁。
- 饮食调整:选择温凉流食,避免辛辣、硬质食物刺激创面。
- 药物使用: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止痛退烧)或地塞米松(短期消肿),抗生素需足疗程。
-
异常信号识别
肿胀超过72小时未缓解、张口困难或创口异味均为危险信号,可能与干槽症或深部感染相关,需专业干预。
拔牙后合理护理能加速恢复,但身体反应因人而异。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