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免赔额并非一定在医保报销后计算,而是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可能独立于医保报销或与其叠加。关键点在于免赔额的类型(如绝对/相对)和具体条款,通常需自付达到约定金额后,保险公司才对超出的部分理赔。
-
免赔额的基本逻辑
免赔额是被保险人需自行承担的损失额度,与医保报销无必然关联。例如医疗险中,若合同规定绝对免赔额1万元,则医保报销后剩余费用若未超1万,保险公司不赔;超过1万则仅赔付超出部分。 -
与医保报销的关系
- 叠加计算:部分产品将医保报销部分计入免赔额。如总医疗费5万,医保报销3万,免赔额1万,则保险公司赔付(5万-3万-1万)=1万。
- 独立计算:少数产品规定免赔额仅针对医保报销后的自付部分。如自付2万,免赔额1万,则赔付1万。
-
免赔额类型的影响
- 绝对免赔额:最常见,需完全自付约定金额(如1万),医保报销与否不影响免赔额计算。
- 相对免赔额:多用于特定保险(如车险),损失超比例才全额赔付,与医保无关。
总结:免赔额是否在医保报销后生效,需具体看条款。投保时应重点关注“免赔额计算方式”及“医保联动规则”,避免理赔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