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保国家标准编码,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主要编码体系
-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药学、技术人员编码
-
结构 :14位编码,包含2位字母(H代表药学类,HJ代表技术类)+6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顺序码
-
作用 :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对药学、技术人员的统一识别。
-
-
医保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编码
- 统一规则 :国家医保局发布统一编码规则,将84个相似疾病合并为22大类,提升医保药品管理的规范性。
二、行政区划代码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6位数字分别表示:
-
前两位 :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
中间两位 :市级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
-
后两位 :县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等)
三、其他相关标准
-
疾病分类 :通过统一编码实现84个相似疾病的归类整合,例如慢特病报销的精准识别。
-
信息系统对接 :15项编码标准完成发布后,全国医保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互联,提升跨省结算效率。
四、实施意义
通过统一编码标准,医保局推动形成全国“通用语言”,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医保信息的高效共享与精准管理,降低患者跨省就医的报销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