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清单填写规范是医疗机构向医保部门申请费用结算的核心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结算效率、基金安全及医院信息化管理质量。 关键要点包括:主诊断需遵循“三最原则”(消耗资源最多、危害最大、影响住院时间最长)、193项数据指标需完整填写、诊断编码与手术操作必须匹配、医保限制支付项目需明确标注。
-
主诊断选择规范:一次住院仅允许一个主诊断,优先选择对患者健康威胁最大或消耗医疗资源最多的疾病。例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主诊断必须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而非术后并发症。若入院病情为“无明确诊断”(代码4),则不能作为主诊断使用。
-
数据指标完整性:医保结算清单包含193项必填指标,分基本信息(31项)、门诊慢特病(6项)、住院诊疗(58项)和医疗收费(98项)。例如,手术起止时间、麻醉时间需精确记录,重症监护时间需以“_时_分”格式填写,避免空项或模糊表述。
-
编码与操作一致性:诊断编码需严格匹配ICD-10标准,避免使用症状编码(如R05咳嗽)或V/Z码(非疾病编码)。主要手术需与主诊断对应,例如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手术名称不可误填为“活检术”。多手术情况下,选择难度最大或耗时最长的手术为主要术式。
-
医保限制支付项目:需明确标注医保基金不支付或部分支付的项目,如某些高价耗材或非必需检查。若项目编码录入错误,可能导致拒付或基金审计风险。
-
电子化与签名规范:清单可电子签名存档,但需确保医生签名真实完整,禁止代签或缩写。医院盖章为必备流程,以证实数据真实性。
提示:定期核查清单填写质量,结合DRG付费规则优化数据管理,可显著降低医院亏损风险并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