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实际治疗或长期占用床位
医保对挂床住院的认定主要依据患者是否实际接受治疗、床位使用情况以及费用结构等标准,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核心认定标准
-
未实际接受治疗
包括以下情况:
-
病情轻微无需住院(如慢性胃炎、高血压等可门诊治疗);
-
住院期间仅进行检查而未开展治疗;
-
检查费用占比超过80%(如未确诊即转诊或确诊后未治疗)。
-
-
长期占用床位
-
无固定床位或与其他人共用床位;
-
同一床位同时有2名及以上患者;
-
住院期间离院外出未办理手续。
-
-
费用结构异常
-
药品费、检查费占比过高(如超过总费用的80%);
-
电脑录入信息与病历记录不符(如基本信息、收费项目矛盾)。
-
二、其他辅助判断依据
-
行为模式特征
-
重复住院(如短期内多次入院但治疗内容重复);
-
住院天数或费用超过合理范围(如日均费用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
-
监管技术手段
-
通过医保大数据分析,筛选累计住院次数、天数或费用异常的患者;
-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如床位号、诊疗记录不一致)。
-
三、处理措施
-
责令整改 :医保部门可要求医院暂停相关科室6个月以上1年以下医保服务;
-
罚款处罚 :对造成基金损失的机构处以损失金额1-2倍罚款;
-
吊销资质 :涉及执业资格的医生可能被吊销执业资格。
四、注意事项
-
区分合理需求与违规行为 :如因转诊、家庭原因短期离院等合理情形需结合具体情节判断;
-
强化监管 :医保部门需通过查房、病历核查等方式提高识别能力。
以上标准综合了医保政策法规与实际监管经验,旨在平衡医疗服务需求与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