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饮食行为异常、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并伴随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损害。核心特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障碍,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度限制进食,导致体重远低于正常水平,但仍强烈恐惧增重。常见症状包括拒绝维持健康体重、扭曲的体型认知,严重时可引发营养不良、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反复暴食后通过催吐、过度运动或滥用泻药等方式“清除”食物。这种循环行为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损伤,并伴随强烈的羞耻感和抑郁情绪。
-
暴食障碍:患者频繁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但不会采取清除行为,常因失控感而痛苦。长期暴食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并加重焦虑和自卑心理。
进食障碍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因素,如完美主义倾向、家庭压力或媒体对“瘦理想”的宣扬。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治疗需结合心理疗法、营养支持和药物管理,帮助患者重建健康饮食模式及自我认知。
若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相关症状,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进食障碍并非单纯“饮食问题”,而是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及时干预能显著提高康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