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位医保耗材代码是医保结算和监管的核心标识,由20位基础编码和7位流水号组成,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或专业数据平台精准查询。其唯一性确保耗材从采购到支付全程可追溯,覆盖17大类医用耗材,如介入治疗类、骨科材料等,是医疗机构、企业及监管方必备工具。
-
编码结构与意义
27位代码前20位为基础编码(含分类、通用名、特征及企业信息),后7位为流水号,实现“一品一规一码”。例如,C0101010010300101530XXXXXXX
中,C
代表耗材,01
为非血管介入类,后续数字依次细化至产品材质、生产企业,流水号区分具体规格。 -
查询方法
- 国家医保局数据库:登录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在“医用耗材信息”中输入关键词(如产品名称、企业或分类代码)获取结果,支持精准匹配但需手动输入。
- 第三方平台:如“数屿医械”等工具提供批量查询与下载,支持分类筛选和全量数据导出,适合企业高效管理。
-
应用场景
- 医疗机构:用于医保报销、耗材采购和库存管理,确保编码与收费目录匹配。
- 企业:申请代码后产品方可进入医保目录,需通过官网维护注册证及规格信息,审核通过后次月公示。
提示:查询时需核对耗材是否属于17类医保目录,并关注官网动态更新(如2025年3月最新数据)。若遇重复销售提示,可能涉及违规,需及时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