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根治,核心目标是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并预防并发症。保守治疗通过灌肠、药物调节排便和营养支持缓解症状,适用于轻症或术前准备;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根治手段,需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选择Swenson术、Martin术等术式。以下分点详述:
-
保守治疗
- 灌肠与扩肛:生理盐水灌肠结合腹部按摩可清除积存粪便,扩肛刺激括约肌促进排便,每日操作需规范以避免肠穿孔。
- 药物辅助:缓泻剂(乳果糖、聚乙二醇)和肠道菌群调节剂(双歧杆菌)改善便秘,抗生素(甲硝唑)用于合并感染时。
- 营养管理:新生儿需加强喂养支持,目标体重达6-8kg再手术,降低麻醉风险并提升术后恢复能力。
-
手术治疗
- 根治性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痉挛肠段,常见术式如Swenson术(短段型)或Martin术(全结肠型),术后吻合口需密切监测。
- 过渡性造瘘:严重感染或营养不良患儿先行结肠造瘘,待状况稳定后二期手术根治,避免急诊手术的高风险。
-
术后护理与长期管理
- 饮食需高纤维、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评估肠道功能,部分患儿需持续扩肛训练。
- 心理支持不可忽视,长期排便异常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家长应配合医生进行行为引导。
提示:治疗需个体化,早期诊断和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患儿出现腹胀加重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