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的防治需结合物理、化学和农业管理措施,综合防治效果最佳。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农业管理措施(预防为主)
-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品种,如弗杰利亚、宝交早生等欧美硬果型品种,抗病性较强。
-
合理密植与通风
-
株行距保持30-40厘米,避免过密种植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每天早晚各开棚通风1-2小时,减少棚内湿度,避免高湿低温环境。
-
-
土壤管理
-
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减少土壤与果实接触,降低病菌侵染风险。
-
定期深耕消毒,轮作禾本科植物以切断病菌传播途径。
-
-
水分调控
- 实行“见干见湿”原则,避免积水导致土壤过湿。
二、物理防治方法
-
烟熏与高温处理
-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熏蒸,密闭空间操作,每次熏蒸后保持5-6小时。
-
定植前高温闷棚消毒,或使用硫磺熏烟降低病菌基数。
-
-
设施改善
- 改善棚膜流滴问题,安装防雾流滴装置;夜间增温至5℃以上抑制病菌生长。
三、化学防治方法
-
药剂选择与喷施
-
预防期 :喷施200倍波尔多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或50%代森锌,每隔7-10天一次。
-
发病期 :使用3%多抗霉素、醚菌酯·啶酰菌胺或5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连续喷洒3天,间隔5天再喷一次。
-
重点部位 :基部、果实周围及叶面喷施,确保覆盖正反面。
-
-
烟熏剂熏蒸
- 每亩用1千克45%速克灵烟剂或10%代森锌烟剂熏蒸,傍晚进行,密闭空间操作,间隔10天重复。
四、综合管理要点
-
早期监测与清除病源
- 定期摘除老叶、病叶及残果,带出棚外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控制蔓延。
-
营养调控
- 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合理灌溉防止积水。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