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吗啉呱、毒氟磷
关于水稻矮缩病的防治药物选择,需结合病原类型、发病阶段及综合管理措施综合判断。以下是主要药物及使用建议:
一、特效防治药物
-
噻嗪酮
-
适用症状:白点型矮缩病(叶片出现黄白色点条斑)
-
使用方法:每667m²用药25g或35%速虱净乳油100mL,隔3-5天喷1次,连喷2-3次
-
注意事项:需在叶蝉传播高峰期使用,配合综合管理可提高效果。
-
-
吗啉呱
-
适用症状:病毒侵染引起的矮缩
-
使用方法:间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
注意事项:需配合农业防治措施,如清除虫源、选用抗病品种等。
-
-
毒氟磷
-
适用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病毒和害虫共同作用)
-
使用方法:
-
秧苗期: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600g/667m²,分蘖期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g/667m²+8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g/667m²
-
追肥期:若虫发生期撒施噻虫嗪颗粒剂1kg/亩
-
-
注意事项:需结合杀虫剂使用,如晶体敌百虫等,控制若虫传播。
-
二、辅助防治措施
-
种子处理
-
浸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
-
拌种: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8%呋虫胺悬浮种衣剂拌种
-
-
农业管理
-
清除杂草:移栽前喷施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2g/亩
-
选择抗病品种:如良优6326、新良优6号等
-
病株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并翻耕改种
-
三、综合防控方案
-
苗期 :种子处理+防虫网覆盖
-
分蘖期 :毒氟磷+噻虫嗪颗粒剂
-
移栽后 :喷施吗啉呱或噻嗪酮,结合追肥期管理
-
虫源控制 :监测白背飞虱,高峰期喷施速虱净或敌百虫
四、注意事项
-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剂,需通过抗病品种和综合管理降低损失
-
药剂使用需严格按说明操作,避免过量或漏喷
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种植环境,选择上述药物组合,并结合农业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