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虽然能有效治疗严重瓣膜病变,但存在感染、出血、心功能恶化等多重风险,尤其对术前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因此需严格评估手术必要性。
-
感染风险高
开胸手术创面大,易引发细菌感染,术后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控制,但耐药性或药物副作用可能加重恢复难度。 -
出血与凝血问题
手术中出血风险显著,尤其对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止血药物和输血可能带来并发症,人工瓣膜置换后还需终身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 -
心功能恢复不确定
术后心脏可能因创伤出现暂时性功能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慢性心衰。若术前心功能已较差,手术可能加速多器官(肺、肾、肝)衰竭。 -
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置换的瓣膜可能因血栓、钙化或机械故障失效,需二次手术修复,而反复手术风险更高。
若非病情严重危及生命,优先考虑药物控制或微创修复,推迟或避免手术可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