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通过植入支架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恢复肾脏血流,主要用于治疗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其核心步骤包括术前评估、局部麻醉、血管穿刺、造影定位、支架植入和术后观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特点。
-
术前准备
患者需完成血液检查、影像学评估(如CTA或超声)以明确狭窄位置和程度,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禁食6-8小时。部分患者需提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以减少血栓风险。 -
麻醉与穿刺
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在腹股沟处穿刺股动脉并置入导管鞘。少数复杂病例可能需全身麻醉或肱动脉入路。 -
血管造影与定位
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确认肾动脉狭窄的具体位置、长度及血流情况,为支架选择提供依据。部分患者可能需球囊预扩张以辅助支架通过。 -
支架植入
医生将携带支架的导管送至狭窄部位,释放支架撑开血管壁。常用支架如Palmaz Blue具有显影性好、柔顺性高的优点,术后需造影复查确保血流通畅。 -
术后处理
拔除导管后压迫穿刺点止血,患者需卧床观察6-12小时,监测血压、肾功能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多数患者24小时后可恢复活动,后续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随访。
该手术能有效改善肾脏供血,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遵循医嘱用药和复查是维持疗效的关键,若出现血压波动或腰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