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于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两大类疾病,其中最常见致死原因包括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淋巴瘤以及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引发的全身感染。晚期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崩溃,常因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
机会性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PCP)占艾滋病死亡病例的20%-40%,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结核病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因免疫缺陷导致结核杆菌扩散至全身。巨细胞病毒可引发视网膜炎、脑炎及消化道溃疡穿孔,弓形虫感染则多引起致命性脑损伤。 -
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相关,典型症状为皮肤紫红色斑块及内脏侵犯,晚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比常人高60倍,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进展迅速且对化疗反应差。 -
消耗综合征与多器官衰竭
约30%晚期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免疫系统全面崩溃后,常因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引发败血症,伴随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最终导致死亡。
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可将艾滋病患者生存期延长至接近正常寿命,规范用药、定期检测CD4+T细胞水平、预防性使用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