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里的资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部分构成,其中个人缴费全额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剩余部分则归入统筹账户。两者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有显著区别,个人账户用于日常医疗消费,统筹账户则承担大病报销功能。
-
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与用途
- 组成:职工医保中,个人每月缴纳工资的2%全额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按年龄或地区政策划入一定比例(如30岁以下划入0.5%-1%)。城乡居民医保通常无个人账户,部分地区保留的账户资金来自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合并划拨。
-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支付定点药店的药品费用、门诊自费部分、住院起付线以下费用等。部分城市允许家庭共济(如为家属支付医疗费用)或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
统筹账户的运作机制
- 资金来源:单位缴费的70%-90%归入统筹账户,城乡居民医保的政府补贴资金也纳入其中。
- 报销功能:用于支付住院费用、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治疗、大病保险等。报销比例根据医院等级和地区政策浮动,例如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可达70%-85%。
-
账户资金划拨规则
- 职工医保按月划拨,退休人员通常享受更高划入比例(如北京退休人员按养老金的4%划入)。
- 部分地区实行“门诊共济”改革后,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但门诊费用可通过统筹账户按比例报销。
-
区域政策差异需注意
- 个人账户是否允许家庭共济、购买健康保险等扩展功能因城市而异。例如上海允许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保险,深圳支持家庭共济。
- 城乡居民医保是否保留个人账户存在地区差异,2025年全国多数地区已取消该账户。
建议参保人定期通过医保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或线下服务窗口查询账户明细,合理规划医疗支出。注意个人账户余额无法提现,但通常无使用期限,跨区域就医时需提前办理医保备案以激活统筹账户报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