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开取石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胆囊或胆总管取出结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炎症或胆总管梗阻患者。关键亮点包括:微创技术(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应用广泛、术中精准定位结石并确保胆道通畅、术后需放置引流管预防并发症。
-
手术适应症与术前准备
患者需符合胆囊结石伴反复疼痛、胆囊功能尚存或胆总管结石引发梗阻等指征。术前通过超声、CT或MRCP明确结石位置,评估胆囊收缩功能(如餐后收缩率≥90%),并完成全麻评估。 -
手术步骤与技术细节
- 切口与探查:腹腔镜手术采用脐下及剑突下多孔穿刺建立气腹,开腹手术则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10-15cm)。
- 取石操作:胆囊底部切开0.8-1.0cm小口,胆道镜探查结石后以取石网或钳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确认无残留。胆总管结石需切开1.5-2.0cm,联合胆道镜冲洗肝内外胆管。
- 缝合与引流: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放置T管引流,腹腔内留置硅胶引流管预防胆漏。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禁食至胃肠功能恢复,监测引流液性状(如胆汁渗漏)。抗生素预防感染,T管需保留4-6周并经造影确认通畅后拔除。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胆漏或残余结石,需及时处理。
总结:胆囊切开取石术需严格把握适应症,结合微创技术提升安全性。患者术后应遵循医嘱复查,避免高脂饮食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