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不一定是遗传性疾病,但它是遗传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关键点在于:基因突变可能遗传自父母,也可能在个体发育中随机发生;只有部分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并引发疾病;环境因素与突变共同作用可能放大疾病风险。
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这种改变可能自发产生,也可能由辐射、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诱发。若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可能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通常仅影响个体自身。
遗传性疾病的核心特征是垂直传递性,即突变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例如:
- 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 染色体病(如唐氏综合征)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多数为新发突变,而非遗传。
- 多基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遗传模式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突变是无害的,甚至可能促进物种进化。先天性疾病不等于遗传病(如孕期感染导致的畸形),而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共同环境因素引起(如结核病)。
提示:基因检测可识别致病突变,但需结合临床评估。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多基因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