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医疗门诊费用报销的核心流程是:持转诊单与完整票据在限期内提交审核,报销比例通常高达90%以上。关键在于提前备齐材料、严格遵循转诊规定,且不同单位的具体流程可能存在差异。
-
材料准备
门诊报销需携带公费医疗证、转诊单、财税监制发票、处方笺及检查报告(单项超200元需结果复印件)。票据需按收据在上、处方和明细在下的顺序整理,电子凭证需自行打印。急诊需额外提供病历和院系证明,且部分单位要求当月提交。 -
转诊与时效
多数单位要求首诊在校医院,转诊单有效期7-30天。例如,国科大社区转诊单仅限7-10天,华南师范大学则要求转诊后1个月内报销。逾期单据可能作废,部分单位规定12月费用需当年报销。 -
审核与发放
材料提交至单位公费医疗办公室初审,通过后由财务拨付至个人账户。例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需次月提交材料,款项于第三个月到账。大型检查(如CT)需提前审批,口腔科费用需专项审核。
提示:各地政策细节不同,建议提前咨询单位医疗办并留存票据副本。若需异地急诊报销,务必保留完整病历并及时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