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治疗的核心在于及时补液防脱水、对症用药控症状、针对病因治根本。轻症可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补液缓解,严重或持续腹泻需结合药物干预,细菌感染需规范使用抗生素,而益生菌可辅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补液优先:腹泻最危险的是脱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口服补液盐(ORS)是WHO推荐的一线方案,能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无法获取ORS,可临时用淡盐水或米汤替代,但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腹泻。
- 药物选择: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并保护肠黏膜,适合病毒性或轻度细菌性腹泻;洛哌丁胺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但禁用于发热或血便患者;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需严格遵医嘱。
- 饮食管理:避免乳制品、高纤维及油腻食物,选择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减轻肠道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蛋白质摄入,如鸡肉或鱼肉。
- 病因排查:若腹泻超过48小时伴高热、脓血便,可能需粪便检测确定病原体。炎症性肠病或肠易激综合征需长期规范治疗,而非单纯止泻。
提示:多数急性腹泻3-5天自愈,重点观察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口干)。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