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扣个人账户是为了实现个人医疗费用分担、增强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同时保障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我国医保制度采用“统账结合”模式,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日常小额医疗费用,而统筹账户则承担大病报销功能。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费用分担机制
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职工医保缴费的一部分(单位缴纳的30%左右+个人全部缴费),直接划入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购药等费用。这种设计让参保人直观感受到医疗支出成本,避免过度医疗消费,形成“花自己的钱省着用”意识。 -
健康管理激励
个人账户余额可累积结转,未使用资金相当于健康储蓄,促使参保人主动关注健康、减少不必要就医。例如日常购药或体检使用个人账户支付,能减轻突发大病时的自费压力。 -
缓解统筹基金压力
若所有医疗费用均由统筹账户报销,可能导致基金穿底风险。个人账户承担小额支出,确保统筹账户集中资源用于住院、慢病等大额费用报销,提升整体保障效率。 -
制度过渡性安排
我国医保改革初期,个人账户帮助群众逐步适应缴费参保理念。当前改革虽逐步缩减个人账户规模(如单位缴费部分转入统筹基金),但仍保留其支付灵活性和对特定人群(如退休职工)的倾斜保护。
需注意,个人账户资金所有权仍归参保人所有,异地就医、家庭共济等政策已进一步盘活账户使用效率。未来医保改革将更注重平衡个人与统筹账户功能,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