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抽掣(俗称抽筋)是肌肉突然、不自主强直收缩的现象,常见诱因包括电解质失衡、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或血液循环不畅。正确处理方式为立即停止活动、反向拉伸痉挛肌肉并局部热敷按摩,日常可通过补钙、补水和科学运动预防。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法及注意事项:
-
紧急处理三步法
- 停止活动:保持静止避免加重损伤,如游泳时抽筋需先保持漂浮状态。
- 反向拉伸:例如小腿抽筋时用手扳脚趾向躯干方向缓慢牵拉,持续15-30秒至痉挛缓解。
- 热敷按摩:用温热毛巾敷于痉挛部位,配合由轻到重的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
关键预防措施
- 补充电解质:运动后及时饮用含钾、钠、镁的运动饮料,日常多摄入香蕉、菠菜等高钾食物。
- 运动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10-15分钟,避免突然加大强度,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夜间睡眠时。
- 基础疾病排查:频繁抽掣(每周超3次)需检查是否缺钙、腰椎病变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
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 孕妇抽筋:睡前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遵医嘱补充钙镁制剂。
- 夜间发作:调整被子重量避免足部受压,卧室温度建议保持在20-24℃。
若抽掣伴随意识丧失、持续疼痛超过1小时或反复单侧发作,需警惕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应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免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久坐者建议每小时活动下肢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