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与卫健合并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在于通过职能整合实现“三医联动”高效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目前,河北省黄骅市作为全国首个县级试点,已将卫健局与医保局合并为“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通过统一决策打破部门壁垒,显著简化了报销流程并强化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改革虽未在全国推广,但为深化医改提供了实践样本。
合并后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行政效率提升与政策协同强化。以往卫健部门主导医疗服务供给,医保局掌控支付端,二者目标差异易导致政策摩擦(如控费与医疗质量平衡)。整合后,医保基金可精准投向基层医疗建设,同时通过DRG/DIP支付改革与临床路径管理无缝对接,减少过度医疗。例如,黄骅市将家庭医生签约率与医保报销挂钩,基层诊疗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推动患者下沉社区。
群众就医体验的改善是另一大亮点。合并前,患者需分别对接卫健的免费体检与医保报销,流程繁琐;如今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结算,材料提交和审核周期缩短50%以上。慢性病管理等项目更因数据互通而实现精准服务,如医保信息直接指导治疗方案调整,同时自动完成费用结算。
改革也面临权力制衡弱化的潜在风险。合并后若卫健主导决策,可能削弱医保基金的控费约束力,重现医院盲目扩张的旧弊。黄骅市通过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平衡这一矛盾,如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纳入卫健绩效考核,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未来,此类合并能否推广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定调与地方差异化需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倾向整合以强化控费,而发达地区或侧重服务升级。当前改革仍处于“谨慎试点”阶段,需避免为合并而合并,真正实现从机构整合到职能融合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