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不属于卫健系统,两者是国务院直属的平行机构,分别承担“管钱”与“管医”的核心职能。关键区别在于:卫健系统(国家卫健委)主导医疗服务供给与公共卫生管理,而医保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独立统筹医保基金、药品集采及支付改革,2018年机构改革后已形成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不过,河北黄骅市等地已试点合并两部门,探索“卫健+医保”一体化模式,但全国范围内尚未推广。
从职能定位看,国家卫健委的前身是卫计委,改革后聚焦医疗机构建设、公共卫生和健康中国战略;医保局则整合了人社部、卫计委等多部门医保职责,专司基金监管、药品集采及三医联动。两者分工明确,卫健委不干预医保局的独立决策权。
从改革实践看,黄骅市2022年率先合并卫健局与医保局,成立“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试图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协同难题。但专家指出,这种基层试点难以全国复制,因医保基金省级统筹趋势与卫健的地方化管理存在矛盾,且“管钱”与“管医”的制衡机制仍需保留。
从协同需求看,尽管分属不同系统,双方在DRG支付改革、医疗反腐等领域需紧密合作。例如,医保局通过智能监控审核医院费用,卫健委则规范诊疗行为,共同防范基金滥用。但信息壁垒、目标冲突(如控费与医院发展)仍是协同痛点。
未来,医保局与卫健委的关系可能更趋动态平衡。三明医改经验强调“三医联动”,但并非机构合并,而是通过机制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否隶属同一系统,提升群众健康福祉才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