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因
主要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如严重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导致的心房扩大。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药物中毒(如洋地黄过量)也可能诱发。 -
症状
患儿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闷,活动后症状加重,部分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湿冷、紫纹、晕厥甚至抽搐。由于小儿无法准确描述,可能仅表现为活动量减少、乏力或发育迟缓。 -
危害
房颤可导致心衰、心源性休克、血栓栓塞(如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猝死风险较高,尤其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
治疗
- 药物控制: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或β受体阻滞剂,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 射频消融术:对于药物无效或复发的患儿,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性方法,尤其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 手术干预:若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需先进行心脏结构矫正手术。
注意事项
- 早期诊断:儿童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尤其有先心病或风心病史的患儿需定期监测。
- 紧急处理:若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小儿房颤需结合病因、症状及并发症综合管理,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