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段内自付是指参保人在医保报销范围内需自行承担的费用,通常包括起付线以下部分、报销比例外的个人支付以及目录内自付比例费用。其核心作用是平衡医保基金与个人责任,避免过度医疗消费。
- 起付线以下全额自付:每次就医需先达到医保规定的起付标准,如门诊500元或住院1000元,低于此金额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支付。
- 按比例分段支付:超过起付线后,医保按比例报销(如70%-90%),剩余部分需自付。部分城市对高额医疗费用实行分段递增报销,降低大病患者负担。
- 目录内自付差异: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分甲、乙、丙类,乙类药通常需自付10%-30%,丙类药则完全自费。
- 封顶线外的风险:年度报销超过封顶金额(如30万元)后,需通过大病保险或商业保险补充,否则全部自担。
合理规划补充保险(如惠民保)可覆盖高额段内自付,同时注意优先使用甲类药和基础诊疗项目以减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