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目录并非固定一年更新一次,而是动态调整机制,通常每年一次但周期不绝对,关键调整依据临床需求、药品经济性及医保基金承受力。
动态调整机制下,国家医保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决定是否启动目录调整。例如,2020年因疫情紧急纳入抗疫药品,2022年则因谈判进度延迟至次年1月公布结果。调整重点包括:创新药加速准入,通过谈判降低高价药门槛;临床价值低的药品经专家评审后可能被调出;罕见病用药、儿童药等特殊群体药物享有政策倾斜。
企业需关注申报窗口期,通常每年4-6月提交资料,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流程,最终结果约在年底公布。地方医保目录调整权限有限,但可临时增补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等。
医保目录调整是平衡患者需求与基金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及患者应紧盯官方通知,把握政策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