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购买药品时,符合国家或地方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均可刷医保卡支付,包括处方药、部分非处方药(OTC)以及慢性病用药。具体能否使用医保卡,需根据药品是否纳入医保目录、当地医保政策及个人账户余额综合判断。关键亮点:医保目录药品分甲类(全额报销)、乙类(部分自付);非处方药需满足账户余额门槛;慢性病用药可长期刷卡;2025年起医保卡支持家庭共济功能。
-
医保目录内药品是核心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涵盖西药(如抗生素、降压药)、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及中药饮片(如黄芪、当归)。甲类药品全额报销,乙类需自付一定比例。目录每年动态调整,2025年新版新增91种药品,涵盖肿瘤、罕见病等领域。 -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刷卡,如降压药二甲双胍;非处方药(标有“OTC”)在个人账户余额超过当地规定门槛时可支付,如感冒药。部分城市(如深圳)允许超额部分活化使用。 -
慢性病用药的特殊政策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可长期刷卡,且部分城市取消购买数量限制。2025年医保改革后,家庭共济功能进一步扩展,个人账户可为亲属支付药费。 -
查询与使用注意事项
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实时查询药品是否在目录内。需在定点药店购药,并留意药店是否明确标识医保用药。若遇违规行为(如谎称药品不能报销),可拨打12345投诉。
科学购药是关键,避免盲目囤积。医保政策因地而异,建议定期关注当地医保局更新,或直接咨询定点药店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