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异地医保报销政策进行了多项优化调整,主要变化如下:
一、参保人员范围扩大
-
人员分类调整
将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分为两类:
-
跨省常住人员 :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
-
跨省临时医务人员 :新增因工作、旅游等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及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
备案有效期优化
-
跨省常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就诊次数不限;
-
跨省临时医务人员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期间可多次就诊。
-
二、报销政策优化
-
直接结算范围扩大
-
普通门诊、住院费用及5种慢特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
2023年新增异地急诊抢救人员直接结算。
-
-
报销比例与起付线调整
-
农村医疗保险居民个人负担比例从30%降至25%,基金支付比例从70%提高至75%;
-
城乡居民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年报销封顶线为150元,报销比例60%。
-
三、服务流程与保障
-
双向享受待遇
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可在备案地及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无需重复备案。
-
操作便捷性提升
-
支持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跨省通办,实现线上线下结算;
-
出院时直接结算住院及出院前3天门诊费用,无需提前备案。
-
四、注意事项
-
报销范围仍以就医地医保目录为准,具体药品、诊疗项目需符合当地政策;
-
若需回参保地就医,长期居住人员可保留备案,无需撤销。
以上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异地医保服务体系,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就医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