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重复结算自查自纠是医疗机构主动排查医保基金使用中重复收费、串换项目等违规行为的关键措施,核心在于通过数据比对、流程梳理和问题整改,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规使用。 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肿瘤、麻醉、重症医学等领域列为重点检查范围,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在3月底前完成自查并退回违规资金,4月起“四不两直”飞检将严查敷衍行为。
-
明确自查重点
重复结算问题集中在手术、麻醉、影像检查等领域,例如肺癌根治术重复收取淋巴结清扫费用、椎管内麻醉重复收取置管术费用等。医疗机构需对照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典型问题清单》,逐项核对2023—2024年结算数据,尤其关注高频违规行为如重复收费(占违规问题的36%)、串换项目(17%)等。 -
数据驱动的精准排查
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筛查异常结算记录,例如同一手术重复计费、收费时长超出实际治疗时长等。部分省份通过药品追溯码和DRG付费数据交叉验证,锁定疑似违规案例,提升自查效率。 -
整改与资金退回
自查发现的问题需对应到具体结算明细,形成报告并退回违规资金。例如,某医院自查出挂床住院、超标准收费等违规金额1.7万元,及时整改后避免了飞检处罚。整改措施包括完善内部审核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培训等。 -
飞检风险应对
4月起的飞行检查将采用突击方式,重点核查自查不彻底或隐瞒问题的机构。医疗机构需确保整改痕迹可追溯,如保留病历、收费清单等原始凭证,避免因资料缺失被认定为“弄虚作假”。
医保基金监管已进入常态化、精细化阶段,医疗机构需将自查自纠融入日常管理,定期更新医保目录库,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从源头杜绝重复结算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