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反馈整改意见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性措施提升基金监管效能、优化惠民服务、强化风险防控,最终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关键整改方向的详细解析:
-
筑牢基金安全防线
建立全方位监控体系,运用智能审核、大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对定点医药机构实施动态监管。例如,通过追回违规资金、顶格处罚骗保行为(如暂停结算资格、解除协议等),形成高压震慑。同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经办流程,从源头堵塞“跑冒滴漏”。 -
深化医保改革落地
重点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将集采执行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同时优化异地结算机制,扩大村级集采覆盖范围,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部分地区通过“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提升政策知晓率。 -
强化风险防控与廉政建设
针对招投标、基金拨付等高风险环节,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建立“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通过典型案例以案促改、定期轮岗交流等方式,防范岗位腐败。例如,某地整改中修订财务制度,清退超范围发放补贴5.72万元。 -
提升服务便民水平
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慢性病办理等流程,推动“网上办、掌上办”。部分区域试点医疗救助“免申即享”、生育津贴自动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同步加强窗口作风建设,通过专项治理改善服务态度。 -
构建长效整改机制
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定期“回头看”防止反弹。例如,某地建立挂账销号制度,整改一项核验一项,并将整改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确保问题真改实改。
整改工作需持续发力,既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长效机制。 公众监督与内部督查结合,方能推动医保服务更公平、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