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与医院的结算规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结算方式、费用标准、流程及安全规范等,具体如下:
一、结算方式
-
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就医时,医保基金与医院直接结算应支付部分,患者仅需支付自付部分(如起付线、个人负担比例等)。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约80%)已实现直接结算,结算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
间接结算
部分费用由医保中心与患者先结算,患者再支付给医院。但直接结算比例较高(全国超90%),间接结算已较少使用。
二、费用标准与报销规则
-
起付线
一般按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确定,超过部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例如,某地起付线为6000元,超过部分按70%比例报销。
-
报销比例
国家层面统一约60%-70%的报销比例,具体由各地根据医保基金收支情况调整。例如,某地住院总费用10万元,起付线6000元,报销比例70%,则医保支付约5.82万元。
-
自费项目
包括药品、诊疗项目超出医保目录、高额自费药品等,需患者全额自付。
三、结算流程
-
患者就医
凭医保卡或身份证挂号,费用由医保基金和医院直接结算。
-
费用审核
医院将费用清单传输至医保中心,医保中心审核费用合规性。
-
费用支付
-
直接结算:医保基金直接支付应付款项,患者支付自付部分。
-
间接结算:患者先支付总费用,医保中心与医院后续清算。
-
-
对账与结算周期
医疗机构按月与医保部门对账,次月完成费用垫付和结算,周期为自然月。
四、安全规范
-
身份核验
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卡密码校验机制,门诊、住院等所有结算需输入密码,防止基金盗刷。
-
异地就医管理
-
短期异地就医按参保地政策报销。
-
长期异地居住或工作人员执行参保地政策。
-
需通过全国异地结算系统完成费用垫付。
-
五、其他注意事项
-
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2025年全国目标实现80%统筹地区覆盖,安徽等省份已率先实现。
-
政策差异 :具体起付线、报销比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参保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以上规定综合了国家医保政策及地方实践,患者就医时建议提前确认当地医保目录及自费项目,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