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保管理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覆盖不全、费用高企、监管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制度完善和综合施策加以解决。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建议:
一、主要存在问题
-
保障范围不足
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存在覆盖空白,罕见病患者、异地就医人员等群体保障不足。
-
医保待遇不均
医疗机构分级导致医保待遇差异较大,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低,高价药品/治疗方式自费负担重。
-
基金运行风险
-
部分地区医保基金银行账户利息未按政策执行(如未执行三个月整存整取利率),少收利息达400多万元;
-
退休人员因缴费年限计算错误导致少收补缴资金。
-
-
审核与监管问题
审核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导致报销延迟;监管不严导致多支付、冒用等欺诈行为频发。
-
管理体制滞后
医保、医疗、医药管理主体重叠、政策不统一,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高。
二、综合建议
-
扩大保障覆盖
-
将商业医疗保险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补足罕见病、异地就医等保障短板;
-
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衔接机制,减少结算难、报销慢的问题。
-
-
优化医保待遇
-
提高重大疾病报销额度,降低患者自费比例;
-
推广按病种付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
强化基金监管
-
严格执行医保基金银行账户利息政策,追回少收资金;
-
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腐败行为。
-
-
简化审核流程
-
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一站式”报销;
-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核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
完善管理体制
-
整合医保、医疗、医药管理职能,建立协同机制;
-
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
-
提升公众意识
-
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保意愿和自我保障能力;
-
建立医保欺诈举报机制,鼓励社会监督。
-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医保管理效能,确保基金安全,让更多人群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