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做的六种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眼底检查。这些检查能全面评估血压控制效果、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风险,是科学管理高血压的核心环节。
-
血压测量
定期监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需在静息状态下测量并记录波动情况,动态血压监测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干扰,真实反映昼夜血压变化规律。 -
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代谢异常或继发性高血压因素(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指导降压药物选择及血压控制目标。 -
尿常规检查
早期肾脏损害常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尿常规能筛查蛋白尿、血尿,结合尿蛋白定量可评估高血压肾病的进展,及时干预以避免肾功能恶化。 -
心电图检查
高血压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能直观反映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对合并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
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超声可检测血管狭窄程度,若狭窄超过50%需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
眼底检查
视网膜动脉是全身小血管的“窗口”,眼底病变程度直接反映高血压的严重性,对疾病分级和治疗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血压的长期控制离不开定期检查与综合评估。即使血压稳定,患者也应每年完成上述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损害并与医生沟通优化治疗方案。日常需配合低盐饮食、适度运动和规律用药,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