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医保还要自己付几块钱,主要有以下原因:
-
医保报销范围限制:
- 医保有三大目录,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只有符合这三个目录内的项目才能得到医保报销,而一些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特效药以及部分特殊的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可能不在医保目录内,这部分费用就需要患者自费。
- 例如,某些新上市的抗癌靶向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因未纳入医保目录,使用这些药物时医保无法报销,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全部费用。
-
起付线和封顶线规定:
- 起付线是指医保基金的起付标准,低于起付线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支付,只有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才能由医保按规定报销。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级别的起付线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社区医院就诊的起付线可能较低,而在三甲医院就诊的起付线相对较高。
- 封顶线则是医保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超出封顶线的费用也需个人自行承担。当患者的医疗费用较高,超过了当地医保规定的封顶线后,多出的费用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
-
报销比例因素:
- 医保对不同类型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甲类费用(如常见的诊疗项目和基本药物)可以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乙类费用(如一些较贵重的药物和检查项目)需要个人先自付一定比例(通常为10%-30%),剩余部分再由医保报销;而丙类费用(即完全自费的项目)则全部由个人自费。
- 例如,在一些门诊看病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乙类费用的检查或治疗,患者就需要先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
个人账户资金有限:
- 医保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些小额的医疗费用和购药费用等。当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时,就需要个人现金支付剩余的费用。
- 比如,有些地区的职工医保,每月会有固定金额划入个人账户,但如果购买的药品较多或者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检查治疗,个人账户的资金可能很快就会用完,之后的费用就需要自己支付。
刷医保时还需自己付钱,是由于医保报销存在范围限制、起付线和封顶线规定、报销比例不同以及个人账户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