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GRS)是一种由异常浆细胞或B细胞克隆产生的单克隆蛋白引起的肾脏损伤,虽未达到血液肿瘤标准,但可导致肾功能恶化、移植后复发风险高,且可能进展为恶性疾病。其核心特征包括免疫抑制剂疗效差、克隆清除前肾移植易复发、潜在血液肿瘤转化风险,需通过肾活检、血清/尿蛋白检测及克隆鉴定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1. 定义与特征
MGRS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直接或间接(如补体激活)导致肾脏损伤,但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诊断标准。典型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多样,包括轻链淀粉样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等,部分患者血清游离轻链(FLC)比值异常或免疫固定电泳阳性。
2. 分类与机制
根据沉积物形态分为三类:
- 有定形沉积:如淀粉样变(纤维结构)、冷球蛋白肾炎(微管结构);
- 无定形沉积:如MIDD(颗粒状沉积);
- 无沉积型:如C3肾病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由补体异常激活引发。
致病机制涉及轻链错误折叠、基底膜电荷改变或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低瘤负荷即可引发肾损伤。
3. 诊断要点
- 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明确沉积类型;
- 血液学检测:血清FLC、免疫固定电泳筛查M蛋白;
- 克隆鉴定:高通量测序(如RACE-RepSeq)提升克隆检出率,尤其对低水平M蛋白患者。
4. 治疗策略
- 靶向克隆治疗:浆细胞克隆采用硼替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B细胞克隆使用利妥昔单抗;
- 支持治疗:低盐低蛋白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
- 肾移植管理:需先实现血液学缓解以降低复发风险。
早期干预是关键,尤其对肾功能尚存者,克隆定向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液学指标及肾功能,并与肾内科、血液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