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全自费金额是指就医过程中,患者需全额承担的、不属于医保目录范围的医疗费用,包括目录外的药品、检查项目或耗材等。关键点在于:这类费用完全由个人支付,医保基金不予报销,且与“个人自付”(医保目录内需部分承担的费用)有本质区别。
-
定义与范围
全自费金额特指医保“三大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外的费用。例如进口药、特需病房费、部分高端检查项目等,只要未纳入当地医保目录,均需患者100%自掏腰包。 -
与个人自付的区别
- 个人自付:属于医保目录内,但需按比例分担(如起付线以下、乙类药先行自付10%等),剩余部分由医保报销。
- 全自费:完全不在目录内,医保不参与支付。例如某手术使用医保目录外耗材2000元,这笔费用即全自费金额。
-
计算方式
全自费金额直接累加所有目录外项目的价格。若总医疗费用1万元,其中目录内费用8000元(医保报销6400元),目录外费用2000元,则全自费金额为2000元,与目录内自付的1600元(8000-6400)分开统计。 -
注意事项
- 就医前可主动询问医生哪些项目需全自费,避免结算时出现预期外支出。
- 部分地区允许用商业保险补充报销全自费部分,可提前了解政策。
合理规划医疗支出时,需重点关注全自费项目占比,必要时选择医保目录内替代方案以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