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费的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医保报销的基本规则
-
起付线限制
医保设有起付线标准(通常为500-1000元),低于此金额需个人全额承担。
-
报销比例与封顶线
即使费用在医保范围内,医保也仅按比例报销(如70%-90%),剩余10%-20%需个人承担。医保设有年度封顶线,超过部分需自费。
-
自费目录范围
医保目录限定了可报销的药品、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未纳入目录的项目(如进口药、美容整形等)需全额自费。
二、常见自费情形
-
非医保目录项目
若使用的药品、诊疗项目或服务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如新型药品、美容手术等),则需全额自费。
-
限价与限制次数
部分药品或治疗存在年度限价或使用次数限制,超出部分需自费。
-
个人账户余额不足
当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足以支付自付部分时,需用现金或银行卡补足差额。
三、费用结算流程说明
-
医院结算时 :先扣除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部分,剩余自付部分从医保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
-
个人账户使用规则 :门诊小额费用可直接刷卡抵扣,但大额费用需先自付后报销。
总结
医保通过“自费+自付+统筹”的机制实现部分报销,但并非所有费用均可覆盖。建议就医前了解当地医保政策,合理选择医保目录内的项目,并关注个人账户余额及年度封顶线,以降低自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