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梗阻不是正常现象,而是需要紧急干预的病理状态,它意味着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结肠排出体外,可能引发肠管扩张、坏死甚至全身感染。关键风险因素包括肿瘤、肠扭转、术后粘连等,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结肠梗阻的病因复杂多样。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如肿瘤压迫或肠粘连直接阻塞肠腔;动力性梗阻则因肠道蠕动功能丧失,常见于腹部手术后或感染;血运性梗阻虽少见但最危险,由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肠壁缺血坏死。高龄、腹部手术史或慢性肠道疾病患者风险更高。
症状进展往往呈现阶段性。早期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和局部腹胀,随着梗阻加重,呕吐物可能带有粪臭味,完全性梗阻时肛门排气排便完全停止。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伴发热,提示可能发生肠绞窄或穿孔,需立即手术。
治疗需根据梗阻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非手术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适用于早期或不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或疑似肠坏死时,需手术解除梗阻或切除坏死肠段。术后需警惕感染和电解质紊乱。
预防措施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保持高纤维饮食、规律排便可减少粪块堵塞风险;腹部术后早期活动能预防肠粘连;定期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或息肉。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伴排便异常,应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