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由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后,脓液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局限性炎症肿块。关键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触及包块,若延误处理可能引发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险情况。
-
病因与形成机制
当急性阑尾炎进展为化脓或穿孔时,大网膜和肠管会包裹感染区域形成脓肿。常见诱因包括粪石阻塞、淋巴滤泡增生或阑尾结构异常,病程超过3天未治疗易发展为脓肿。 -
典型症状识别
患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脐周痛后固定于右下腹),伴随恶心、呕吐、发热(38℃以上)。触诊可发现边界不清的压痛包块,严重时出现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反跳痛)。 -
潜在风险与并发症
脓肿破溃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化脓性门静脉炎;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引流,部分患者需二期切除阑尾以避免复发。 -
诊断与治疗原则
B超或CT是确诊关键,显示右下腹混合性占位。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病程早期(12小时内)干预效果最佳。
提示:若出现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预防肠粘连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