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腹症,需立即手术解除梗阻并切除坏死肠段。其核心处理原则为快速诊断、紧急手术干预及术后综合管理,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
快速诊断与评估
- 典型症状:突发剧烈腹痛(持续性伴阵发加重)、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是首选,可明确梗阻部位、肠管缺血或穿孔迹象;X线可见“咖啡豆征”或孤立胀大肠袢。
-
紧急手术干预
- 手术目标:解除肠管绞窄、切除坏死肠段(必要时行肠吻合或造瘘),并彻底冲洗腹腔。
- 术式选择:根据坏死范围决定,如肠切除吻合术、临时肠造口术(二期吻合)。
-
围术期管理
- 液体复苏: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必要时输血。
- 抗感染治疗:广谱抗生素覆盖肠道菌群(如三代头孢+甲硝唑)。
- 术后监测:警惕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绞窄性肠梗阻预后与救治时机密切相关,一旦疑似需争分夺秒就医。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粘连性梗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