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被取消后,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一、了解取消原因
-
主动咨询
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要求说明取消低保的具体原因。
-
核对材料
核对家庭收入、财产等证明材料,确认是否存在计算错误或政策适用错误。
二、依法办理停发手续
-
提交申请材料
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
配合审核
按要求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民政部门的审核与网上审批流程。
三、提出申诉或投诉
-
内部申诉
若对取消决定不服,可在15个工作日内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并提供充分证据。
-
外部投诉
可拨打12345政府热线投诉,或向上一级民政部门反映情况。
四、寻求法律援助
-
咨询律师
若申诉未果,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帮助处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可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据,要求重新审查。
五、重新申请低保
-
准备材料
若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新标准,可重新申请,需提交身份证、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
-
关注政策
了解当地低保调整政策,及时调整申请策略。
六、其他救助途径
若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解决,可考虑以下救助:
-
医疗救助 :针对重大疾病或特殊困难群体;
-
教育救助 :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
临时救助 :缓解突发经济困难。
注意事项
-
低保取消需书面通知本人,未通知可能涉及违法;
-
重新申请时需确保材料真实,提交虚假材料可能被取消资格。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维护低保权益,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基本生活。